奶思說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就全國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
進入霜降節氣后,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南下越來越頻繁,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秋燥明顯。但是牛牛們卻依舊生活的超級舒適,因為他們早就已經住上了充滿科技的“家”。霜降時節,隨著奶思一起去到安徽蚌埠,看一看“智慧牧場”中愜意生活的牛牛們吧~
來自淮河文化發祥地的牧場
奶思奶知識:蚌埠市,別稱珠城,古代因多蚌而得名,意為遍布河蚌的碼頭。蚌埠市地處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是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與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的過渡帶,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能滿足農作物一年兩熟的需要,為牛牛們提供了充足的口糧。
蚌埠是淮河文化發祥地之一,治水英雄大禹在此劈山導淮、召會諸侯;流傳迄今的漢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花鼓燈也來源于此,被周恩來總理譽為“東方芭蕾”,列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云游蒙牛牧場
蚌埠牧場成立于2011年7月,總占地面積 3988畝,共有27棟牛舍,其中泌乳牛舍8棟,每棟泌乳牛舍可容納2880頭泌乳牛;犢牛舍4棟;魚骨式擠奶廳2棟;轉盤式擠奶廳2棟;80位擠奶轉盤8個。
“智慧牧場”精準養牛
蚌埠牧場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單體牧場,養殖技術先進,在國內率先建立了牧場數字化信息平臺,運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建設“智慧牧場”,推廣應用標準化養殖和奶牛精準飼養技術,引領奶牛養殖規模化發展。
特別是智能飼料系統,也就是獨屬于牛牛們的“御膳房”。主要分為:精料庫、干草料庫、青貯窖、智能全日糧混攪拌罐和輸送系統,奶牛每天采食的飼料全部在此加工。所有的飼料通過傳送帶輸送進設備后,通過攪拌制成奶牛的“美味大餐”,再由飼喂車按照規定時間運送至各個牛舍。
同時考慮到不同牛群營養所需,牧場實行分群喂養,還有專門的營養人員精心為每類牛群或每個牛舍、每欄牛制備最合適它們的飼料配方,保證奶牛全天都有清潔足量水源,自由采食。
綠色引領,和諧共生
蚌埠牧場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導向,配套建設了集糞污發酵和沼氣發電一體的糞污處理系統,采用“能源生態型”處理利用工藝,牛糞經厭氧消化處理后作為農田水肥利用,實現了沼氣發電(6000萬度/年)、沼渣墊料(30萬立方米/年)、有機液肥還田(120萬立方米/年)資源循環利用的生態牧場模式,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還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推動了農業循環經濟模式的發展。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牧場著眼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自落地以來解決周邊就業人員1200余人,并成立了以現代牧業龍頭企業為主體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帶動聯合體成員、超20000戶農戶種植優質玉米等飼料作物10萬余畝,帶動當地居民每年增收1500萬元以上,對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淮河穿城而過的蚌埠
沐浴著深秋暖陽的牧場
這里不僅有愉快生活的牛牛們
還有綠色可持續的生態模式
更有不斷富裕起來的人們